灌溉科学:栽培容器中是什么状态?
时间:2021-06-03/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工程部 /点击:
次
要了解灌溉科学,可以从了解灌溉水和生长基质之间的关系开始。栽培基质中水的特性不同于大田土壤中水的特性。要科学地灌溉栽培容器中的作物必须了解“容器持水能力”、“上层滞水面”等概念。上层滞水面是指灌溉多余的水沥出后,在容器底部保持的自由水面高度。这样,容器里的基质就好像是浸润在一定深度的水中样。这种情况类似于大田作物根部位于土壤的滞水面中,但滞水面以下的土壤处于过分饱和状态,土壤不透气,作物将难以生长。我们在基质中加入一些大颗粒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增加基质的透气功能,解决“上层滞水面”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容器的最大持水能力也很重要,它是指容器灌溉后刚刚出现沥水、容器内充分湿润下的灌溉水量,这时容器内基质的持水量达到其最大能力,再增加灌溉水量只能是白白浪费掉。在容器最大持水能力状态下,好的生长基质中不仅有充足的水分也要有空气。我们通常说某种基质排水性能差,实际上是指基质中的空气含量太少。科学地选择生长基质就是要求所用基质中的水分和空气能够保持平衡。我们希望基质的持水能力要强,这样就不需要频繁地去灌溉;但也必须保证即使是将容器灌满水,基质中也有足够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