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棚让我们可以种菜致富了
时间:2020-11-10/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工程部 /点击:
次
走进智能温室,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原任山东济宁市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现负责示范园建设的援疆干部徐宝连告诉记者:“刚育完的一茬蔬菜苗,已被当地农民一抢而光了。”他介绍说:智能温室大棚里配备了高标准的内外遮阳系统,安装了通风窗、排气扇和机械喷水设备,可自动喷灌、自动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每个大棚的投资为360万元。每年可育苗6—7茬,一年可育苗500万株,不仅能满足英吉沙全县种菜所需,而且还可满足周边县市的需要。
刚开始建设时,每天都有不少好奇的农民到工地上看热闹,当他们亲眼看到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棚拔地而起、看到4座实验大棚在寒冷的冬季长出了绿油油的蔬菜,他们这才知道了智能温室的神奇所在,蜂拥到乡政府要求承包温室大棚。从去年7月开始动工,这座智能温室3个月就建成了,年底就产出了蔬菜。
刚开始建设时,每天都有不少好奇的农民到工地上看热闹,当他们亲眼看到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棚拔地而起、看到4座实验大棚在寒冷的冬季长出了绿油油的蔬菜,他们这才知道了智能温室的神奇所在,蜂拥到乡政府要求承包温室大棚。从去年7月开始动工,这座智能温室3个月就建成了,年底就产出了蔬菜。
记者走进一座智能日光大棚,满眼是绿油油的挂果类蔬菜,承包了4个大棚的农民杨文超面露喜色对记者说,他原来承包了12个简易大棚,只能种一些传统的大路蔬菜,辛苦一年只能挣个1万元左右。去年底,他抢先承包了4个智能日光大棚,种上了从以色列引进的“水果黄瓜”新品种,批发价从原来普通黄瓜每公斤4-6元提高到现在的12元,春节期间,每公斤批发价达到了20元,每天都有上千元的收入,照这样计算,他一个棚的收入每年可以达到6-8万元。
英吉沙县农业局局长吴褔斌对记者说,这个示范园项目,解决了英吉沙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也对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吴褔斌还给记者透露了一个信息,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协同英吉沙县已经和山东寿光蔬菜集团公司达成意向,寿光集团将投入30亿元,建设中国喀什(山东寿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交易规模可达126亿元,届时可带动10万人实现就业。同时,还要利用寿光蔬菜集团广阔的市场营销网络为英吉沙县搭建果蔬销售平台和渠道,这样,英吉沙县的时令蔬菜、水果通过这个强大的销售网络就可以销往全国各地了。
声明:素材来源系综合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